圖1 三原色圖片
三原色光模式(英語:RGB color model),又稱RGB顏色模型,是一種加色模型,將RGB三原色的色光以不同的比例相加,以產(chan) 生多種多樣的色光。
RGB顏色模型的主要目的是在電子係統中檢測,表示和顯示圖像,比如電視和電腦,但是在傳(chuan) 統攝影中也有應用。在電子時代之前,基於(yu) 人類對顏色的感知,RGB顏色模型已經有了堅實的理論支撐。
RGB是一種依賴於(yu) 設備的顏色空間:不同設備對特定RGB值的檢測和重現都不一樣,因為(wei) 顏色物質(熒光劑或者染料)和它們(men) 對紅、綠和藍的單獨響應水平隨著製造商的不同而不同,甚至是同樣的設備不同的時間也不同。
非線性
由於(yu) gamma校正,在計算機顯示設備上的顏色輸出的強度通常不是直接正比於(yu) 在圖象文件中 R, G 和 B 值。就是說,即使值 0.5 非常接近於(yu) 0 到 1.0(強度)的一半,計算機顯示器在顯示 (0.5, 0.5, 0.5) 時候的光強度通常(在標準 2.2-gamma CRT/LCD 上)是在顯示 (1.0, 1.0, 1.0) 時候的大約 22%,而不是 50%。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減色法示意圖中,圖1左是色光的三原色:紅(red)、綠(green)、藍(blue);圖1右是色料(顏料)的三原色:黃(yellow)、品紅(magenta)、青(cyan)。
色光三原色是指紅、綠、藍三色,各自對應的頻率分別為(wei) 428.6THz,549.3THz,688.4THz,換算成空氣中波長分別為(wei) 700nm,546.1nm,435.8nm,光的三原色和物體(ti) 的三原色是不同的。光的三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呈現各種光色。根據托馬斯·楊和赫爾姆豪茲(zi) 的研究結果.這三種原色確定為(wei) 紅、綠、藍(相當於(yu) 顏料中的大紅、中綠、群青(紫藍)的色彩感覺)。彩色電視屏幕就是由這紅、綠、藍三種發光的顏色小點組成的。由這三原色按照不同比例和強弱混合.可以產(chan) 生自然界的各種色彩變化。顏料和其他不發光物體(ti) 的三原色是品紅(相當於(yu) 玫瑰紅、桃紅)、青(相當於(yu) 較深的天藍、湖藍)、淺黃(相當於(yu) 檸檬黃)。由英國化學家富勃斯特(1781—1868)研究選定的這三原色可以混合出多種多樣的顏色,不過不能調配出黑色,隻能混合出深灰色。因此在彩色印刷中,除了使用的三原色外還要增加一版黑色.才能得出深重的顏色。
美術中紅、黃、藍定義(yi) 為(wei) 色彩三原色,但是品紅加適量黃可以調出大紅(紅=M100+Y100),而大紅卻無法調出品紅;青加適量品紅可以得到藍(藍=C100+M100),而藍加綠得到的卻是不鮮豔的青;用黃、品紅、青三色能調配出更多的顏色,而且純正並鮮豔。用青加黃調出的綠(綠=Y100+C100),比藍加黃調出的綠更加純正與(yu) 鮮豔,而後者調出的卻較為(wei) 灰暗;品紅加青調出的紫是很純正的(紫=C20+M80),而大紅加藍隻能得到灰紫等等。此外,從(cong) 調配其他顏色的情況來看,都是以黃、品紅、青為(wei) 其原色,色彩更為(wei) 豐(feng) 富、色光更為(wei) 純正而鮮豔。(在3D MAX中,三原色為(wei) :紅黃藍)
色彩當中最基本的三種顏色,就是三原色,所謂原色,也稱為(wei) 基色,就是可以用來調配其他色彩的基本色。原色的色彩純度最高、最純淨,也最鮮豔,可以調配出絕大多數色彩,而其他顏色則不能調配出三原色。
三原色分為(wei) 兩(liang) 類,一類是色光三原色,即R(紅Red)、G(綠Green)、B(藍Blue),RGB三色混合在一起會(hui) 變成白色。
色光三原色分別組合、合成即得到三原色的另一種分類,即顏料三原色。其中C(青綠Cyan)、M(品紅Magenta)、Y(黃Yellow)是習(xi) 慣上說的紅、黃、藍。攝影中的三原色指的是色光三原色。 [1]
色光三原色
光線會(hui) 越加越亮,兩(liang) 兩(liang) 混合可以得到更亮的中間色:大紅,中綠,群青(紫藍),三種等量組合可以得到白色。
補色指不含另一種顏色,紅和綠混合成黃色,因為(wei) 不含藍色,所以黃色就是藍色的補色。紅色與(yu) 綠色經過一定比例混合後就是黃色了。所以黃色不能稱之為(wei) 三原色 。
在法國19世紀印象主義(yi) 畫派出現以前,人們(men) 大都習(xi) 慣的認為(wei) 物體(ti) 的顏色是固定不變的,這就是所謂物體(ti) 的“固有色"。後來印象派畫家大膽的提出不存在固有色,物體(ti) 的顏色是隨著光線的變化而變化的,從(cong) 而否定了固有色。有人提出不應當否定固有色,認為(wei) 許多繪畫就是根據固有色來著色的,固有色在繪畫中有存在的價(jia) 值。從(cong) 科學的角度來講是不存在固有色的,因為(wei) 物體(ti) 隻有固定的物理結構,具有吸收和反射特定頻率光線的能力,但是顯示什麽(me) 顏色還是要決(jue) 定於(yu) 什麽(me) 樣光線的照射。
在同樣的白光下,消色物體(ti) 中,吸收全部色光的物體(ti) 呈現黑色,反射全部色光的呈現白色。某些物體(ti) 由於(yu) 它們(men) 結構的特點不能分解白光,但是它吸收部分白光同時又反射部分白光,因而列入從(cong) 淺灰、灰到深灰等不同消色係列,這些顏色都是物體(ti) 對白光非選擇性吸收的結果。
當白光照射在有色物體(ti) 上時,這些物體(ti) 對白光有選擇的吸收和反射,反射出來的光譜成分也各不相同,這時人們(men) 就會(hui) 看到不同色彩的物體(ti) 。例如紅花吸收白光中的黃、青、綠、藍、紫等色光,而反射紅光,所以看起來是紅色,所以說人們(men) 看到的物體(ti) 色,就是物體(ti) 不吸收或少吸收而反射出來的不同顏色。 當不同的光色映照物體(ti) 時,它會(hui) 呈現不同的顏色,日光下消色的物體(ti) 也會(hui) 變成有色物體(ti) 。日光下呈現綠色的布料在紅光下會(hui) 變成黑色,因為(wei) 綠布隻反射綠光,而在紅光下無綠光可反射所以呈現黑色。又如一張白紙,在白光下是白色,在紅光下現紅色,綠光下呈現綠色,如果同時打上紅、綠兩(liang) 種色光,就會(hui) 呈現黃色。隻有發光體(ti) 才具有其自己的固定不變顏色,不受其他光和周圍環境反光顏色的影響。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來說不發光的物體(ti) 是不存在“固有色"的,其色彩是由其自身的物理結構和周圍的光線條件所決(jue) 定的,所以稱之為(wei) 條件色。我們(men) 在色彩畫寫(xie) 生時,首先要認識並注意表現條件色。
圖2
在印刷業(ye) 上用色相來區分所見到的不同顏色。比如,在日光下,一個(ge) 物體(ti) 能夠反射綠光頻段的光線,這個(ge) 頻段的光線是綠顏色的,那麽(me) 看到這個(ge) 物體(ti) 就是綠色的。即當一個(ge) 物體(ti) 反射某一頻率或者某一頻段的光,同時吸收所有其他頻段的光時,就見到該物體(ti) 呈現出它所反射的那一頻率或頻段的光的顏色。紅、綠、藍稱為(wei) 色光三原色(圖2),隻要將這三種色光以不同比例混合,就可以得到自然界中存在的所有色彩。混合後的各色光能使眼睛感覺出另一種顏色,這種現象叫作色光加色性 [2]。將三原色中任意兩(liang) 種色光等量相加可以得到青色、品紅和黃色。若將三原色中的紅色和綠色不等量相加可得到偏紅的橙黃到偏綠的黃色。同理可以得到色彩豐(feng) 富的其他色譜。
顏料三原色
彩色印刷的油墨調配、彩色照片的原理及生產(chan) 、彩色打印機設計以及實際應用,都是黃、品紅、青為(wei) 三原色。彩色印刷品是以黃、品紅、青三種油墨加黑油墨印刷的,四色彩色印刷機的印刷就是一個(ge) 典型的例證。在彩色照片的成像中,三層乳劑層分別為(wei) :底層為(wei) 黃色、中層為(wei) 品紅,上層為(wei) 青色。各品牌彩色噴墨打印機也都是以黃、品紅、青加黑墨盒打印彩色圖片的。按照定義(yi) ,原色應該能調製出絕大部分的其他色,而其他色都調不出原色。
美術實踐證明,品紅加少量黃可以調出大紅(紅=M100+Y100),而大紅卻無法調出品紅;青加少量品紅可以得到藍(藍=C100+M100),而藍加白得到的卻是不鮮豔的青。
彩電三原色
彩色電視機的熒光屏上塗有三種不同的熒光粉,當電子束打在上麵的時候,一種能發出紅光,一種能發出綠光,一種能發出藍光。製造熒光屏時,工人用特殊的方法把三種熒光粉一點一點的互相交替地排列在熒光屏上。你無論從(cong) 熒光屏什麽(me) 位置取出相鄰三個(ge) 點來看都一定包括紅、綠、藍各一點。每個(ge) 小點隻有針尖那麽(me) 大,不用放大鏡是看不出來的。由於(yu) 小,又挨得緊,在發光的時候,用肉眼就無法分辨出每個(ge) 色點發出的光了,隻能看到三種光混合起來的顏色。
印刷三原色
印刷的顏色,實際上都是看到的紙張反射的光線,比如我們(men) 在畫畫的時候調顏色,也要用這種組合。顏料是吸收光線,不是光線的疊加,因此顏料的三原色就是能夠吸收RGB的顏色,為(wei) 青、品紅、黃(CMY),他們(men) 就是RGB的補色。
把黃色顏料和青色顏料混合起來,因為(wei) 黃色顏料吸收藍光,青色顏料吸收紅光,因此隻有綠色光反射出來,這就是黃色顏料加上青色顏料形成綠色的道理。
興(xing) 奮色與(yu) 鎮靜色, 紅橙黃等鮮明的暖色使人興(xing) 奮;青綠、青紫、青有鎮靜的感覺。
輕色與(yu) 重色,淺淡的顏色給人以輕鬆的感覺,低明度的深色給人以穩重的感覺。重色在下輕色在上,使人覺得安定;輕色在下重色在上,則給人以不穩定的感覺。
豔麗(li) 與(yu) 樸素的色彩, 明度、純度高的顏色,給人以豔麗(li) 的感覺;明度低純度也低的顏色給人以樸素無華的感覺。
膨脹色與(yu) 開闊色, 處在同一平麵上的顏色,有的顏色使人感覺膨大,有的顏色給人空曠的感覺。前者稱膨脹色,後者稱為(wei) 開闊色,一般的暖色如紅、黃、橙有膨脹感;冷色如青、綠、紫有開闊感。淺底子上的小塊深色感覺小,而深底子上的小塊淺色給人的感覺則相反。房間的牆壁及屋頂塗以開闊色感覺屋子寬敞高大。
有些顏色看起來比實際大,有些看起來比實際小。前者稱為(wei) 膨脹色,後者稱為(wei) 開闊色。膨脹色,暖色、明色顯得大;收縮色.冷色、深色顯得小、瘦。白底子上的黑色顯得小;黑底子上的白字顯得大。穿深色、冷色衣服的人顯得瘦;穿淺色暖色衣,則人顯得胖。
1925年的一個(ge) 傍晚,帕基尼在書(shu) 房裏觀看油畫,隨著天氣逐漸變暗,光線越來越弱,會(hui) 發覺眼睛對畫麵顏色的感覺,隨著光度的減弱而發生變化,先是紅顏色漸漸變得不明顯,後來就隻能看見藍顏色,在暗光線下低頻的紅,黃色感覺暗;高頻的青、綠色感覺亮,這種視覺色彩敏感度與(yu) 亮光下相反的現象,被稱為(wei) 帕基尼現象。月光是太陽光的反射光,光色的組成與(yu) 日光相同,但是亮度約為(wei) 日光的五百分之一,在這種光線下,青綠色易於(yu) 感知,紅黃則難以辨認,所以人在月光下看紅色是黑褐色,白色物體(ti) 呈現青色,其他東(dong) 西都帶有一種青綠的調子,實際上月夜風景的**色調不是月光光譜組成的變化,而是人的視覺對光譜中不同光色的感知度發生了變化。
視覺對明度也具備同樣的恒常性感受。在直射日光下觀看灰顏色的紙張,反射的光線強度,與(yu) 在室內(nei) 觀看白紙時的亮度相比,要明亮許多倍,但人們(men) 都認為(wei) 是灰紙。因為(wei) 人們(men) 有在陽光下觀察白紙的記憶與(yu) 之相對照,從(cong) 而在心理上自動調整了視覺感受。
色彩的恒常性表現在“固有色"觀念上。人們(men) 在觀察物體(ti) 時,由於(yu) 受意識的影響,習(xi) 慣地根據長久的經驗積累,排除光線變化及環境色彩對物體(ti) 的影響,把視覺的色彩感受調整到接近物體(ti) 的常見色,如傾(qing) 向於(yu) 把皮膚看成肉色,把樹葉看成綠色,把天空看成藍色。這種固有色觀念給人們(men) 地日常地工作和生活帶來許多方便,但如果不能在特定情況下排除,就會(hui) 給色彩觀察帶來相當不利的影響,涉及眼睛、視神經、心理對比,補色關(guan) 係,色彩適應等。色彩愛好、感情、美感等,就不隻限於(yu) 視覺屬性地範圍,要擴展地聯係到心理,個(ge) 性,社會(hui) 意識等許多因素來解釋,隻有全麵地了解色彩的主題,才能正確理解色彩現象。
圖3 色相,明度,純度
色彩三屬性 :色相,明度,純度 [3]。人類能夠見到地顏色多種多樣,有各種鮮豔,柔和,明亮,深重不同地顏色,絕大多數顏色具有三個(ge) 方麵的屬性,色相,明度和純度,顏色可以分為(wei) 兩(liang) 大類:有色係列和消色係列,有色係列的顏色都具有這三個(ge) 方麵的屬性,無彩色係列物體(ti) ,既黑白灰色物體(ti) ,不具有色相和純度,隻有明度屬性,不過色彩地三屬性既包括有色係列,也包括消色係列,人們(men) 可以根據這三個(ge) 要素給任何一種顏色定性,定量,因為(wei) 顏色是由物體(ti) 反射光波而產(chan) 生地,這三個(ge) 要素實際上就是基於(yu) 所反射光波地特征而劃分。
色相
色相是指色光由於(yu) 光頻率和波長地不同而形成地特定色彩性質,也有人把它叫做色階,色純,彩度,色別,色質,色調等,按照太陽光譜的次序把色相排列在一個(ge) 圓環上,並使其首尾銜接,就稱為(wei) 色相環,再按照相等地色彩差別分為(wei) 若幹主要色相,這就是紅,橙,黃,綠,青,紫,等主要色相。
明度
明度是指物體(ti) 反射出來地光波數量地多少,即光波的強度,它決(jue) 定了顏色的深淺程度,某一色相的顏色,由於(yu) 反射同一頻率光波地數量不同而產(chan) 生明度差別,例如粉紅反射光波較多,其亮度接近淺灰的程度,比大紅反射的光波量較少,其亮度接近深灰的明度,他們(men) 的色相相同,明度卻不同,這裏還有一個(ge) 因素影響色彩亮度,人類的正常視覺對不同色光的敏感程度是不一致地,人們(men) 對黃、草綠、天藍色的敏感程度高,所以感覺這些顏色較亮,對紅、深藍視覺敏感度低,所以覺得這些顏色比較暗,人們(men) 通常用從(cong) 白到灰到黑的顏色劃成若幹明度不同地接替,作為(wei) 比較其他各種顏色亮度地標準明度色階。
純度
純度是指物體(ti) 反射光波頻率的純淨程度,單一或混雜的頻率決(jue) 定所產(chan) 生顏色的鮮明程度。這是一個(ge) 外來詞匯,由於(yu) 翻譯的不同,也有把它翻譯為(wei) :飽和度、彩度、色純、色度、色階,這些詞的含義(yi) 是一樣的。當然,有些譯法容易混淆,值得商榷。單一頻率的色光純度最高,隨著其他頻率色光的混雜或增加,純度也隨之減低。物體(ti) 色越接近光譜中紅、橙、黃、綠、青、藍、紫係列中的某一色相,純度越高;相反的。顏色純度越低時,越接近黑、白、灰這些無彩色係列的顏色。
當我們(men) 繪畫時,經常要比較幾塊顏色的不同.“便在調色時加以區別.這時要同時比較色相、明度、純度三個(ge) 方麵,不能隻看一兩(liang) 個(ge) 方麵的區別。兩(liang) 種顏色互相比較時.可能出現下麵8種情況,其中包括了三屬性搭配的各種
色光三原色
色光三原色——加色法原理
人的眼睛是根據所看見的光的頻率來識別顏色的。可見光譜中的大部分顏色可以由三種基本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這三種基本色光的顏色就是紅(Red)、綠(Green)、藍(Blue)三原色光。這三種光以相同的比例混合、且達到一定的強度,就呈現白色(白光);若三種光的強度均為(wei) 零,就是黑色(黑暗)。這就是加色法原理,加色法原理被廣泛應用於(yu) 電視機、監視器等主動發光的產(chan) 品中。
色料三原色
色料(顏料)三原色——減色法原理
在打印、印刷、油漆、繪畫等靠介質表麵的反射被動發光的場合,物體(ti) 所呈現的顏色是光源中被顏料吸收後所剩餘(yu) 的部分,所以其成色的原理叫做減色法原理,減色法原理被廣泛應用於(yu) 各種被動發光的場合 [4]。在減色法原理中的三原色顏料分別是青(Cyan)、品紅(Magenta)和黃(Yellow)。
美術三原色
傳(chuan) 統美術色彩三原色:紅,黃,藍
紅、黃、藍為(wei) 人們(men) 加入了感覺實際,是實際上的三原色。
美術教科書(shu) 講的是繪畫顏料的使用,色彩調色是紅、黃、藍為(wei) 三原色。
美術色彩色光三原色——加色法原理:橙綠紫
美術色彩顏料三原色——減色法原理:紅黃藍
美術色彩三原色組成的六色體(ti) 係:紅黃藍、橙綠紫,給人以實際色彩感受,符合客觀實際。
真正美術三原色:青,品紅,黃
青、品紅、黃是科學上精確的三原色。
真正美術學三間色:紅、綠、藍
一般電視光色等光色是紅、綠、藍,在美術實踐中和生產(chan) 操作中的情況說的是科學上精確的三原色。
三原色配色表
色光三原色(加色法)
圖4
(紅)+(綠)=(黃)
(藍)+(綠)=(青)
(紅)+(藍)=(亮紫)
(綠)+(藍)+(紅)=(白)
印刷/顏料三原色(減色法)
(青)+(品紅)=(藍)
(品紅)+(黃)=(紅)
(黃)+(青)=(綠)
(青)+(品紅)+(黃)=(黑)
調色原則
顏色如同炒菜要掌握火候.顏色調配得不夠,會(hui) 顯得“生",“火氣"。
顏料的品種要盡量用得少,包括黑白在內(nei) ,一般不超過四種色就能調配出所需要的顏色,第五種以上的顏色加進去,隻能起到增加黑和灰的作用,顏色中的對比色成一起,就是黑灰色。有人認為(wei) 加不同顏料可以使顏色豐(feng) 富,其實隻能降低純度,經驗豐(feng) 富的畫家常常利用簡單的幾種顏色,取得優(you) 美雅致的效果。用淺黃加入少量的黑調配出一種沉著的綠色。當顏色調配合適的時候,會(hui) 有一種滋潤的感覺,塗在畫布上色素滲入畫麵,退到空間裏的感覺,相反顏色顯得幹枯、漂浮就不好。
根據顏料中所含的成分,顏色可以分為(wei) 純色、清色、濁色。純色中不含白,清色中隻含黑,或者隻含白,濁色(“灰"顏色)中含有黑色也含有白色,也就是含有灰色。
我們(men) 作畫時口頭上講的“灰顏色",有兩(liang) 個(ge) 含義(yi) :一是指消色的灰色;另一個(ge) 指的是濁色。不是指由黑加白調出的灰色,而是指顏色微妙、沉著,含有一定灰色成分的某種顏色。畫麵上使用大量“灰顏色",其目的是為(wei) 了使畫麵色彩互相襯托得更為(wei) 響亮。
彩畫家應該熟練掌握調色技巧,明確所要調配的顏色是純色(灰顏色),然後根據不同種類顏色的調色原則分別進行調色。
清色
圖5 清色
是指原色中隻加白的亮清色,或者原色中隻加黑的暗清色。清色的特點是顏色中不含灰色的成分,也就是說一塊清色不能同時既含黑又含白。一般的畫麵中清色的麵積不多,但卻常常是不可少的顏色。如果在亮清色中混入黑色,顏色就會(hui) 顯得脹、發灰;如果在暗青色中混入白色,畫麵會(hui) 發灰、發粉。清色應該是很容易調配的,但是如果畫筆中混有髒顏色,或者畫板的顏弄髒了沒有及時清理,那就會(hui) 怎麽(me) 努力也調不出清色來的。
濁色
圖6 濁色
繪畫中大量的顏色是純度偏低、色彩傾(qing) 向不突出、色感比較微妙的濁色,通常稱為(wei) “灰顏色"。“灰顏色"不是指的簡單的黑色加白色而調成的灰色,要調得亮而不灰,難點是掌握濁色中灰色成分的含量,或者說黑色和白色成分的含量。適當則過則“髒",不足則“生"。調濁色時掌握灰度的方法,歸納起來有三種:第一、加入適當的黑顏色,加黑多則純度低,加黑少則純度高.在一般情況下隻需要加入很步黑色.這需要細致掌握。
第二、用對比色控製顏色純度。我們(men) 知道對比色相加成灰黑色,加入對比色就等於(yu) 加入一定黑色。畫家吳作人談怎樣畫靜物時.曾經指出:畫紅花時要加進一點綠顏色.效果才好。我道綠正是紅的對比色,紅色中加進綠色,等於(yu) 加進一定量的黑色.這會(hui) 使顏色顯得柔和微妙。的如藍加橙,黃色加紫都有同樣作用。
第三、用複色調色。有些現成的顏料如土黃、生赭、熟褐、生褐、土紅、赭石、土綠等都是複色,原色,也不是間色,這幾種顏料本身就含有黑灰成分。調色時不用原色、間色?使用這樣一些互相調配,調和出米的顏色會(hui) 顯得柔和又不容易髒。比如,調臉色用土紅和土黃加白,本身有一定的灰色成分,會(hui) 比用淺黃加大紅加白顯得柔和、沉著。
純色
不含有黑和白的成分,如紅、橙、黃、綠、青、藍、紫等屬於(yu) 色相環上的顏色,不能認為(wei) 顏料袋中原封不動的顏色都是純色,像土黃、土紅、赭石、生赭、熟赭、生褐,本身就不純,相當於(yu) 含有微量的黑色的暗清色。繪畫中直接使用擠出的純色較少,隻有紅、黃、綠、青、藍、紫等幾種,繪畫中需要的大多是界乎兩(liang) 個(ge) 顏色中間的純色。純色大多是用色相環上鄰近的兩(liang) 種顏色互相混合調配出來.如用橙和紅調配出偏橙的紅色;用或者用群青和紅調配出偏紫的紅色;用綠和黃調配出偏綠的黃色等純色。調純色時擠出自調色板和畫筆都要幹淨,不要使用被汙染,弄髒了的筆和顏色。不然就調配不出鮮明、純色。
明度色調以占據畫麵的大部分麵積的色塊的明度為(wei) 依據從(cong) 而形成的不同色調。從(cong) 明度上畫的色調,可以分為(wei) 高調、中間調、低調三大類,高調以淺亮色為(wei) 主;中間調以灰色明度色塊;低調以深灰、黑色色塊為(wei) 主 [5]。
此外明度色調還可以區分為(wei) 長調和短調。它們(men) 是在明度基調中,根據整個(ge) 畫麵全部明度色階運用的幅度區分出來的。如果把明度從(cong) 白、灰白、淺灰、深灰、黑灰到黑.分為(wei) 若幹層次。在色調時.有選擇的擴展或限製所運用的幅度。就會(hui) 形成長調和短調。使用明度色階寬闊的調.使用明度色階狹窄的是短調。應用時根據需要適當進行大小麵積的搭配,這樣便可構同的長短調效果。
高長調
大麵積淺灰的底色配以小塊的黑和白,給人以明快的感覺。
高短調
大麵積淺灰色的底色配以小麵積的灰。造成微妙柔和的氣氛。
中間長調
在大麵積中灰色的底色上配以白和黑的小塊,會(hui) 給人以強烈而鮮明的感覺。
中間短調
在大麵積中灰色的底色上,配以淺灰和深灰的小塊,給人的感覺就不鮮明。
低長調
在大麵積深灰的底色上配以黑和白的小色塊。會(hui) 造成強有力的效果。
低短調
在大麵積深灰色的底色上配以中灰黑的小塊,會(hui) 造成低沉濃重的氣氛。
中間高短調
在大麵積中灰的底色上配以白和淺灰的小色塊,會(hui) 造成一種明朗的氣氛。
中間低短調
在大麵積中灰的底色上配以小塊的探灰和黑色,會(hui) 形成一種暗淡的沉悶的氣氛。
圖7 冷暖色
配顏色的冷暖時,容易出現的偏向是拉不開冷色和暖色的距離,顏色枯燥、單調。例如,出某種灰色,但是冷灰色與(yu) 暖灰色區別不開,或者隻能調出暖灰色.調不出冷灰色;隻能種紅色,冷紅和暖紅分不開,或者隻能調出暖紅色,而調不出冷紅色等等。如何解決(jue) 這?首先要認識到.在每個(ge) 主要色相當中都有著兩(liang) 種冷暖不同的顏料。在紅色類中,暖的有紅,冷的有玫紅、紫紅;在黃類顏料中,暖的有中黃、土黃,冷的有檸檬黃、淺黃;在綠色暖色類有中綠、草綠,冷色類有粉綠、翠綠;在藍色類顏料中,冷色有湖藍、普藍-冷色有調冷色時要用偏冷的顏料調配,如調配冷的灰紅色.要用白紅.如果用了暖的朱紅自調出偏暖的灰紅色。而在調配偏冷的灰紅色時就要用白紅來調灰。總的來說,暖黃、暖藍調色,畫出的畫色調偏暖。用冷紅、冷黃、冷藍畫出的畫調子偏冷。所以通過可以控製色調的冷暖,但並不是調色盤(板)上擠出的顏料品種越多,畫麵上的色彩就越多,不是增加而是要限製減少所使用的顏料的品種。控製顏料品種,可以促使你更認真調色。有人把所有能找到的顏料全都擠到畫板上,其結果常常由於(yu) 顏料調和得過多而成顏色.或者造成畫麵顏色龐雜,難於(yu) 統一。一些色彩大師使用顏料的種類都不是很多,貴支隻用六到七種顏色,但是他畫麵上的色彩卻是極為(wei) 豐(feng) 富微妙的。調色的時候,要舍得在調色板上多花費一些時間,甚至調色的時間要多於(yu) 在畫布上繪曲瞧後才會(hui) 逐漸熟練.直到得心應手。調顏色有如彈鋼琴時鋼琴家的手指一樣?不假思索就能調配出所需要的顏色,這要經過一個(ge) 相當的過程。法國畫家德拉克洛瓦常常花上好幾個(ge) 拜的時間在他的調色板上調配顏色,調好後再一塊塊的塗到畫布上,每種顏色是怎麽(me) 調成的,都作了詳細的記錄。如果開始不肯在調色上下工夫而急於(yu) 在畫布上塗抹的人,到頭常常不得不刮掉重來。學習(xi) 調色是學習(xi) 繪畫的一個(ge) 重要過程,不能輕視或漫不經心。
暖色調係列的配色古典繪畫特別是人物畫,大多數是在暖色係列色的基礎上取得色彩的調和。經常使用的是金黃色調、棕色調,畫麵以褐色、赭色、橙黃、紅色為(wei) 主,給人以溫暖、熱情的感覺。
另外一種情況是,有的畫家的畫麵上雖然采用許多藍、綠色,但是都是暖藍(發綠味的藍、暖漕昧的綠)。也能給人以暖色調的感覺,冷色調係列的配色關(guan) 於(yu) 冷色調有兩(liang) 種說法,具有兩(liang) 種不同含義(yi) 。一種是指畫麵以藍、綠、紫色為(wei) 主組成的冷色造成的寧靜、雅致的氣氛,這是常用的具有比較單純的含義(yi) 。
另外一種含義(yi) 的冷色調是指有些畫盡管畫麵使用了許多紅、黃類暖色,但是用的多是冷紅如傾(qing) 向於(yu) 玫瑰紅(紫紅的顏色)、冷黃(例如傾(qing) 向於(yu) 檸檬黃的顏色),這些顏色組成的畫麵也能以冷靜的感覺,所以也稱之為(wei) 冷色調,這是一種比較難以掌握和使用的色調。繪畫的色調從(cong) 純度上可以區分為(wei) :濃豔的高純度調子、柔和的中間純度色組合的調子和樸素近黑白灰的低純度調子。
掃一掃 微信谘詢
©2025 九五至尊app下载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 Sitemap.xml 總訪問量:141169